新华社武汉7月19日电(记者黎昌政)早上9时,湖北十堰市城区的地表温度已飙升至42摄氏度,国网十堰春风供电公司“00后”配网运检工张启瀛与搭档正进行一场特别的“地下治疗”。这群倾听电缆心跳的“地下行者”,在城市地下深处汗流浃背,保证城市供电安全。

  一个直径仅80厘米的井口,连接着城市的“生命线”。掀开井盖的瞬间,热浪扑面而来。通过30分钟通风,气体检测仪亮起绿灯:“含氧量20.6%,安全!”在负责人李冬指令下,张启瀛与罗旭沿着笔直铁梯“潜”入5米深的地下管廊。

  7月18日,国网十堰春风供电公司张启瀛(右)和搭档按操作规程对电缆井通风。新华社发(郝金鑫 摄)

  “55摄氏度,正常规模。”在首个电缆接头处,张启瀛的红外测温仪给出确诊,罗旭则在一旁快速记载数据。管廊内,七条碗口粗的电缆源源不断地向当地企业运送电能。管廊高度仅为1.6米,巡检人员不得不弯下腰,坚持“半站立姿势”作业、行走。

  遇到需求细心查看的当地,张启瀛与罗旭就会顺势蹲下来。当发现有电缆标识呈现锈蚀的情况,两人还需详尽替换线路标识。管廊内通风欠安,又湿又热,他们的衣服早已湿透,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

  7月18日,配网运检工张启瀛在地下归纳管廊内查看10千伏电缆的运作情况。新华社发(郝金鑫 摄)

  3小时地下行进后,张启瀛与罗旭总算重返地上。扎眼的阳光,让他们好半天才习惯过来。

  “我们这是免费蒸桑拿。”张启瀛玩笑道。在十堰城区,正在运转的10千伏电缆有1491.3千米,其间归纳管廊内敷设电缆有900千米。作业三年来,张启瀛已用脚步丈量完城区一切电缆地道。

  7月18日,张启瀛和罗旭为电缆替换线路标识。新华社发(吕佩琳 摄)

  今年夏天,高温气候继续。为保证供电安全,张启瀛等15人组成的电缆特巡组,24小时待命。不管迟早,只需有需求,他们就会呈现在城市的地下管廊里。张启瀛说:“每次看到万家灯火,就觉得那些辛苦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