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眼线查漏排 无人机监测成河北环境部门新成员

  由于环境监视测定能力薄弱,加上全省排污企业分布广、数量多,企业不定时偷排等,还存在执法死角和盲区等原因。近日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引进遥测无人机,通过航拍的高空监测手段让环境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无可遁形,为环保执法提供有力依据。

  河北省环保监测执法又添“新利器”。近日在省环境监视测定中心站,两架固定翼和一架多旋翼无人机已完成验收,河北省环境保护立体监测监管系统中的这些“新成员”,将通过航拍的高空监测手段让环境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无可遁形,为环保执法提供有力依据。

  “遥测无人机系统成功验收后,就可通过无人机进行区域性集中监测,为环境执法提供有力依据了。”省环境监视测定中心站综合信息部工程师曹亚明参与了近日在石家庄西部山区对无人机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的现场验证。

  “白色固定翼无人机机长1.8米、翼展2.6米。”据曹亚明介绍,试飞时,在环境监视测定人员操作下无人机升空,在地面指挥车内,环境监视测定人员坐在电脑前,分析飞机传回来的实时数据。“分辨率很高,能达到0.1米,厂房、烟囱一目了然;各种气体浓度、排放量记录清晰。”

  据介绍,固定翼无人机最大时速能达到140公里,航时为2小时,最大飞行高度为3500米,能抗6级大风,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小,能够迅速地对平原、山区等各种地形进行大范围检查。多旋翼飞机最大飞行高度2500米,最大时速40公里,航程为5公里,能抗5级风,尽管时速较低,航程也较短,但能够直接进行悬停拍摄取证。

  据了解,新环保法于去年元月1日开始实施以来,河北省通过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利剑斩污”等专项行动重拳治污,一年来查处非法企业3486家,抓获嫌疑犯1846人,全国力度最大。但由于环境监视测定能力薄弱,加上全省排污企业分布广、数量多,企业不定时偷排等,还存在执法死角和盲区。

  曹亚明说,无人机将弥补地面检查执法在空间覆盖、卫星遥感在时间连续性上的不足。据介绍,无人机可随时起飞,时效强,更加灵活,能直接飞到企业上空拍摄取证、高空实施空气质量监测,不受人为干扰,可为环境执法提供及时、准确的高分辨率数据。无人机的投入应用,也让河北省环境保护形成了“地面环境执法+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的立体监测格局。

  对于承办2022年冬奥会部分项目的塞外小城崇礼,河北省将按照符合奥运会要求的国际标准,深入开展大气、水污染防控和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先摸清底数。崇礼区总面积2334平方公里,海拔从814米延伸到2174米,全凭执法人员用“脚”排查,耗时费力。因此,河北省计划今年利用无人机对崇礼区的污染源做全面排查。

  曹亚明说,无人机在环境监视测定、生态环境保护上还有非常多作用。比如,出现突发环境事件后,没办法判定现场是不是真的存在有毒有害化学气体,能借助多旋翼无人机进入内部探查;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发现某个自然保护区内出现一些问题,能够最终靠无人机进行再次核查,砍树、建房等行为都能及时有效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