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蔬菜生产结构优化 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发展要求,大力培育蔬菜产业,稳定蔬菜播种面积,优化区域布局,调整设施品种结构,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提升蔬菜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产业化,助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2021年,全市蔬菜种植培养面积152.0万亩,同比下降0.7%。受九、十月份秋汛影响,宁阳县和高新区降幅较大;分品种看,叶菜类、葱蒜类和水生菜类种植培养面积均有不同幅度增长,白菜类、甘蓝类、瓜菜类、菜用豆类、茄果类和其他蔬菜均有不同幅度下降。白菜类、根茎类和叶菜类种植培养面积比重较大,分别为21.9%、20.6%和18.8%。

  近两年,蔬菜价格高位运行,尤其是设施蔬菜,以其具有反季节种植、效益较高等优势,为农民增收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泰安调查队居民消费价格调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菜及食用菌价格月度同比呈现上涨态势,全年涨幅最高达到40.1%。

  近两年,全市蔬菜生产紧盯消费升级,一直在优化品种结构,科技种植水准不断提升,关键技术得以推广应用,蔬菜种类多样化、不仅满足了不同花钱的那群人需求,同时为菜农带来了可观的收益。随着反季节蔬菜、食用菌及草莓等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采摘园、观光园、快乐农场等新业态备受欢迎,产业竞争力和附加值提升。在市场带动、效益促动、融合拉动下,种植结构正在向设施蔬菜、设施瓜果、食用菌多元化调整,实现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的互融互进。

  第一,设施生产科技落后。目前我市多数设施结构相对简易,环境控制能力低,有些仅有简单的防雨、保持温度的功能,更谈不上对设施内的温、光、水、肥等环境因子的综合调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比较差。第二,生产装备滞后,机械化发展程度低。受限于土壤、天气和水肥的影响以及蔬菜形态不一,很多科技含量较高的生产装备仅适合在示范园区内使用,无法大范围进行推广,目前我市蔬菜种植仍以人力为主,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劳动强度大,距离精准播种、精准施肥、精准施药、精准管理的精准蔬菜种植还有较大差距。

  第一,从业人员知识储备不足。目前我市蔬菜种植以农户、散户为主,其对新型装备使用、维护和更新,管理模式,市场需求,销售渠道等方面了解有限。第二,蔬菜产业组织化程度低。我市蔬菜种植以散户为主,销售以经纪人、个体营销户为主,缺乏可以有效的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农资采购、统一种苗培育、统一病虫防治、统一产品等级标准、统一品牌销售的蔬菜合作社等专业组织,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无法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运行管理机制无法与市场完全相适应。

  第一,从生产经营看,从事蔬菜经营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和合作社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产业化经营能力不强,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紧。绝大多数农户以自产自销为主,风险大、成本高。第二,从市场环节看,现有大型批发商业市场数量少且功能不全,城区农贸市场摊位费高,农村大集凌乱无规划,早、晚市在一些社区受到限制,造成菜农卖菜难、居民买菜贵。

  第一,硬件设施薄弱。检测环境、检测设备、检测技术水平、专业检验测试人员等都不足以满足当前的需求。第二,基层检验测试的机构行政执法不严。监管随意性强,时松时紧,比如对投入品的监管压力大时管得严,压力小时就管得松,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地区间宽严不一。第三,追溯虚无。不少蔬菜产品都贴有可追溯二维码,但是真正用手机一扫,发现基本没内容,尤其是用药施肥情况绝对没涉及。第四,流通粗放。蔬菜流通环节多使用普通车辆运输,并非专用的蔬菜冷藏专用,这就导致运送过程中损耗增大,甚至有不法商贩使用违禁药物进行保鲜。

  1、科学合理规划蔬菜产业布局。综合考量自然条件、市场需求、物流成本、种植习惯等,对全市进行蔬菜种植区域划分,找出适合本地的、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蔬菜类型及品种,有计划、有目的地发展蔬菜产业,引导种植户按照标准化要求参与种植,推进规模化、标准化蔬菜生产。

  2、鼓励蔬菜生产设施升级改造。各级政府应当通过财政补贴政策,引导老旧、劣质设施升级改造,从设施加固、设施保温、应急增温以及人工补光等方面提高其性能,增强抗御严寒、风雪、雾霾、洪涝等气象灾害的性能,同时完善主要生产区域内路、林、沟、渠、桥、涵、闸、电、网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3、探索提升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以蔬菜机械化示范区建设项目为依托,以露地蔬菜生产为突破口,开展露地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探索以耕整地、育苗、移栽、田间管理、收获为主要内容的机械化生产技术,优化装备配置,总结提炼出适合我市的蔬菜生产机械化的技术方案,提高全市蔬菜生产“机器换人”的水平。

  1、把好蔬菜生产环节关。继续完善蔬菜品质衡量准则和生产技术规范,强化无公害蔬菜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积极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推广杀虫灯、防虫网、生物农药等无公害控制性设施,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坚决堵住农药残留,从源头上保证蔬菜的质量。

  2、健全完善监测体系。现有的产地(田头)市场要建立完整检验测试的机构,配备一定的人员和设备,通过产地编码、蔬菜生产全过程动态管理、不定期抽检、上市前检测等方式,健全完善蔬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

  3、建立村级蔬菜生产质量安全监管员制度。在全市设施蔬菜种植达到一定规模的村,遴选村级设施蔬菜生产质量安全监管员,将监管力量延伸到田间地头,从源头上保证设施蔬菜质量安全。

  根据我市蔬菜产业的发展前途,最大限度地考虑市区蔬菜集散需要,本着交通便利、设施超前的原则,通过招商引资、项目扶持、股份合作等方式,在市区建设集蔬菜展销、检测、收购、保鲜、加工、交易、外销为一体的大型蔬菜批发商业市场;根据蔬菜产业区域布局,在重点乡镇建设蔬菜、食用菌等产地专业批发商业市场,形成以市区蔬菜市场为龙头,以乡镇专业批发商业市场为骨干,以镇村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多层次批发体系,拓展批发交易的空间。同时,坚持建管并重,狠抓市场设施配套完善和市场内部管理,为客商提供良好的交易环境和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