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时而跃出水面,候鸟在湿地嬉戏,远处的麋鹿在芦苇丛中奔跑……驻足江豚湾景区,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长江奔涌,在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林阁老段,划出一道美丽弧线,江豚湾位于该段干流的南岸河滩。江豚湾原名华龙码头,曾经是一个砂石转运搅拌场。整治之前,码头产生的噪声、扬尘、污水对长江生态环境能够造成不利影响。江畔的一座小木屋是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阁老巡护监测站。2018年4月25日,习走进这个巡护监测站,察看实时监测系统。强调:“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绝不容许长江生态环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继续恶化下去,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

  湖南岳阳,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拥有长江流经湖南境内的163公里“黄金水道”及洞庭湖50%以上的水域面积。岳阳与长江相依,受长江滋养,因长江而兴。在长江湖南岳阳段考察时,习勉励大家继续做好长江保护和修复工作,守护好一江碧水。为践行的殷殷嘱托,岳阳市把修复长江和洞庭湖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长江岸线专项整治、洞庭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长江十年禁渔、洞庭湖排污口整治等工作。持续推进长江沿岸生态文明建设,岳阳以“岳阳之为”为“长江之治”作出贡献。6年来,岳阳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景更美,美好生态成为岳阳人民触手可及的“幸福指数”。候鸟的欢歌、江豚的微笑、麋鹿的倩影,成为岳阳的一张张“金名片”。伴随生态环境改善、生态屏障建立,“一江碧水”已成为岳阳高水平发展的“源头活水”。

  在腾退化解旧动能的基础上,岳阳推动优势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加速崛起。在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方面,岳阳持续书写新篇章。

  “每次回忆起来我们巡护监测站考察时的场景,我都感觉心里暖暖的,同时也深感守护生态环境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采访组:你在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多长时间了?主要参与过哪些生态保护活动?邹毅:2010年,我加入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家庭。14年来,我在保护区的管理站工作过,也在宣教中心工作过。其间,我做过巡护员、监测员、生态讲解员等。做生态讲解员时,我曾带着孩子们观过鸟,看过麋鹿,讲解过江豚,向孩子们介绍洞庭湖湿地的情况。此外,我还参与过生态教育进学堂活动,给小学生、中学生讲生态教育课。我们大家都希望,通过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从而让全社会都参与到洞庭湖湿地保护工作中来。

  生态保护,离不开全社会的参与,仅靠某一个部门的努力恐怕很难做到。除了从事宣讲工作外,我还参与过“退渔还湿”工作,见证了渔民生态保护意识的提升,从最初不理解不支持到现在的主动保护湿地生态。

  采访组:2018年4月25日下午,习走进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站,察看实时监测系统。你当时在巡护监测站内工作,请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深刻印象?邹毅:回想起那天下午,仿佛就在昨天。当时,我的工作是操控保护区的视频监控系统及远程指挥无人机。那天下午,洞庭湖湿地里水鸟栖息,碧水中江豚欢跃,一片勃勃生机。几十公里外的自然野化麋鹿种群生活区,一架无人机正在上空拍摄。通过视频监控,我很快找到了正在喝水吃草的麋鹿。听说一群候鸟还没飞往北方,习笑着说,它们恋恋不舍。印象最深的是习对我们基层工作的关心。每次回忆起来我们巡护监测站考察时的场景,我都感觉心里暖暖的,同时也深感守护生态环境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习勉励大家继续做好长江保护和修复工作,守护好一江碧水。6年来,我们始终牢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现在,林阁老已成为向国内外展示中国国际重要湿地保护成效的重要窗口。

  采访组:请结合监测数据、你自己的观察和感受等,谈谈近几年洞庭湖的生态变化。

  邹毅:这几年,洞庭湖的生态环境逐年向好。最直观的感受是,洞庭湖湿地内芦苇成荫,候鸟成群。通过历年数据对比,我们得知,洞庭湖保护区内物种逐年递增。通过监测,我们每年都能发现一至两种新出现的鸟种。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我们监测到了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在东洞庭湖筑巢并产卵孵化了两只幼鸟。这是我们第一次监测到东方白鹳在洞庭湖区域筑巢孕育后代,也刷新了东方白鹳筑巢产卵的最南纪录。虽然我已不在监测站工作,但每隔一段时间还是会到巡护监测点,用手机拍摄保护区内的点点滴滴。翻看过去几年的图片,可以感觉到生态修复带来的巨大变化。洞庭湖生态环境的改变,用眼睛能清楚看到、耳朵能够听到。以林阁老巡护监测站所在的位置为例,以前大型机器在附近作业,机器轰鸣,到处都是机油、污水、生活垃圾。因为船只频繁停靠,附近的洲滩基本上没有鸟类停留。码头拆除之后,政府对江岸进行复绿,现在到处都是芦苇,随时能听到鸟的叫声。洞庭湖生态向好的背后是保护力度的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政府采取零容忍的态度。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的加大,社会大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也逐步增强。

  采访组:你怎样看待洞庭湖湿地ECO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保护区采取了哪些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邹毅:洞庭湖湿地ECO直接影响洞庭湖的生物多样性。例如,部分雁类喜欢在草滩觅食,鸻鹬类的主要觅食区域为泥潭和浅水区,潜鸭类则喜欢深水区……只有保证洞庭湖湿地ECO的完整性,才可能正真的保证洞庭湖的生物多样性。

  为保护洞庭湖湿地ECO,岳阳市不断推动地方立法。从2019年3月1日起,《岳阳市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开始实施,做到了生态保护有法可依。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还联合岳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君山区人民法院建立了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基地,在保护区管理站设立环境资源巡回法庭,开展巡回审判。通过审判一案、教育一片,从而有力有序有效地保护好湿地生态。为强化保护力量,保护区建立了“一线管理站+生态巡护员”的一体巡护机制。利用无人机、视频监控、水上快艇巡查、巡护监测车巡逻、人员野外巡查等方式,建立起立体巡护监控体系,从而加强保护区规范管理,确保不留盲区、不留死角。通过这一些做法,可有效地限制核心区的人为活动,防止在保护区内栖息的野生动物被侵扰。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多部门形成合力。在建立联合执法体制机制方面,保护区联合公安、渔政等职能部门对保护区内重点区域进行巡查,重点打击猎捕候鸟、破坏渔业资源、破坏湿地生态等行为。通过重拳出击,保护区非法狩猎、非法捕捞、破坏湿地等问题得到一定效果整治,从而有效地维护了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

  在强化保护的同时,保护区全方面推进东洞庭湖生态环境整改治理。通过全面停止保护区范围内采砂、清除东洞庭湖湿地洲滩欧美黑杨、东洞庭湖水域全方面实施禁渔、全面拆除非法矮围、关停废水直排养殖场、清理水上餐饮等行动,有效遏制了破坏保护区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势头。

  采访组:近年来保护区牢记习嘱托,“守护好一江碧水”,有哪些让你印象非常深刻的经历?

  邹毅:近年来,我们始终牢记习的殷切嘱托,为“守护好一江碧水”不断努力。分享一个我工作中亲身经历的故事——救护小麋鹿“点点”。那是2012年3月,在华容注滋口芦苇场工作的工人发现草滩里趴着一只出生不久的麋鹿。当时的情况是,母鹿已不见踪迹,只剩下这只幼崽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如果放任不管,小麋鹿在自然环境下的生存概率为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小麋鹿抱回管理站进行救助。由于担心小麋鹿冻着,还用棉衣将其裹着抱在怀里。给“点点”喂牛奶前,我们会用手背先试温。经过救助,“点点”最终活了下来并是我们保护区的明星。

  生态保护方面,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事情很多。除了亲身经历的事情外,还有些是平时了解到的。例如前面讲到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实施,以及岳阳市开展的一系列整治行动。

  “作为长江经济带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后第一个实施搬迁的大型化工项目,湖南石化己内酰胺项目搬迁为沿江城市破解‘化工围江’难题积累了一些经验”

  采访组:企业是在啥状况下启动搬迁和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请你谈谈搬迁和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背景及过程。罗凌宇:搬迁以前,湖南石化己内酰胺产业链被岳阳市人口密集的生活区包围,距离洞庭湖最近处不到1公里。2018年4月,习深入长江湖南岳阳段考察,勉励大家继续做好长江保护和修复工作,守护好一江碧水。为践行的殷殷嘱托,湖南石化将产业链整体搬迁至岳阳绿色化工高新区。随着项目全线贯通,老厂区逐步关停,退出的沿湖区域将回归市政用地。

  作为中石化沿江首个大型化工搬迁项目,这一项目的搬迁启动于6年前。2018年11月,湖南省与中石化、岳阳市与湖南石化签署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合作框架协议。2021年6月,项目土建开工;2023年3月首批装置中交,同年8月首套生产装置开车(装置投料,开始正式生产),12月项目全线月全线开车。

  采访组:和原址相比,目前的新址有哪些优势?搬迁和转型升级过程中克服了哪些困难?罗凌宇:湖南石化己内酰胺项目老厂区,其上游煤化工项目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己内酰胺项目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位于岳阳市区,毗邻洞庭湖,最短距离不足1公里。此外,由于老厂区建设年代比较早远,虽经过多次工艺改造,能耗物耗依然较高。搬迁后的湖南石化己内酰胺项目新址位于距离长江岸线公里的湖南岳阳绿色化工高新区。以搬迁为契机,新厂区的环保标准大幅度提高。通过生产的基本工艺的改进、产业链条的延长等,可减少排污、减少相关成本。从破解“化工围江”问题的角度看,新厂区的优势十分明显。

  湖南石化是岳阳首个实施搬迁的大型化工企业,搬迁项目总投资153.5亿元,占地2650亩。搬迁过程中,我们除了要面对新区建设、老区生产双线作战之艰,还需要面对新技术首次应用等之难。可以说,全体参建人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大战大考。

  采访组:请结合实例,谈谈企业在搬迁和转型升级过程中是怎样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搬迁前后,公司的产能、能耗、物耗等发生了哪些可喜的变化?

  罗凌宇:在搬迁和转型升级过程中,湖南石化己内酰胺项目始终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采用了荣获中国工业大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等奖项的己内酰胺绿色生产成套新技术。按照“安全绿色、技术升级、先建后拆、规模翻番”思路,新建煤气化、己内酰胺、聚酰胺、合成氨、双氧水、环己酮、氨肟化、硫磺制酸、硫酸铵以及公用工程装置58套,涵盖从煤制氢到聚酰胺全产业链。

  通过将分散的装置重新整合,项目的集约化程度大幅度的提高。在产能翻番、占地面积减少1/3的同时,用水总量减少70%,单位产品外排废水、COD(化学需氧量)、综合能耗分别降低73%、67%、20%,定员精简60%,实现了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综合竞争力的显著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按照“5G智慧工厂”标准建设,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9.9%,中央控制管理系统全部实现国产化。

  采访组:在你看来,这次搬迁和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怎样的重要意义?企业是怎样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罗凌宇:项目搬迁和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一组数据可以初步了解:搬迁后,项目产能由30万吨/年提升至60万吨/年,项目用地从4066亩缩减至2650亩,节约生产用水73%,COD排放降低67%。通过这次搬迁和转型升级,湖南石化己内酰胺项目实现了产业链升级、产品链延伸、价值链提升,推动传统石化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一体化转型升级。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平衡好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保护。为平衡好二者关系,我们始终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强化央企担当,大力推动节能减排,狠抓“三废”治理,争做“碧水蓝天”的保卫者、生态文明的实践者、美丽中国的建设者,不断刷新“绿色颜值”,提升“绿色气质”。

  采访组:对党中央确立的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以及对破解“化工围江”难题的部署,你有咋样的感悟和体会?

  罗凌宇:我生活在江边,对长江的生态改善感受很深:企业搬迁后,水质更好了;湿地恢复治理后,长江沿岸的环境更优了;禁渔之后,鱼类数量持续增加。这些改变不能离开“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实施和“化工围江”难题的破解。习站得高、看得远。早在2016年,就指出,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湖南石化己内酰胺项目搬迁,是贯彻落实习“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守护好一江碧水”重要指示精神,着力破解“化工围江”“化工围城”难题的重要举措。在践行习殷殷嘱托的过程中,我们对习生态文明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抓生态环境保护是否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湖南石化己内酰胺项目搬迁的实践证明,保护和发展可以相得益彰。企业一定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只有走绿色发展之路,企业才能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生存发展。

  采访组:对于解决“化工围江”这一问题,你有哪些建议或经验可以分享?罗凌宇:作为长江经济带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后第一个实施搬迁的大型化工项目,湖南石化己内酰胺项目搬迁为沿江城市破解“化工围江”难题积累了一些经验。湖南石化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始终牢记央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项目建设过程中,各参建单位坚持“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一股劲”。数万名建设者克服疫情、极端天气等带来的不利影响,充分的发挥中国石化“大兵团作战”优势,全力推进项目安全优质建成投产。坚持搬迁和转型升级同步进行。借助产业链整体搬迁的契机,我们努力实现搬迁、混改、扩能、延链一体化建设。通过对己内酰胺产业链进行升级,新厂区占地面积只有老厂区的约2/3,产能却实现了倍增。

  依靠科技力量,不断推动产品创新是公司发展的路径和方向。传统产业要升级换代、转型发展,产品从“大路货”走向中高端,不能离开创新。拼规模的粗放式发展没有出路。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前提要拥有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湖南石化注重科技攻关,围绕企业实际和市场需求搞科研。通过改革,湖南石化形成产销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我们始终牢记嘱托,大力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使岳阳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景更美”

  采访组:2018年4月25日,习来到岳阳市君山华龙码头,察看非法砂石码头取缔及整治复绿、湿地修复情况。请谈谈华龙码头从砂石码头到生态公园的转变过程。李挚:2018年4月26日,习在湖北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座谈会召开前一天,来到华龙码头,察看非法砂石码头取缔及整治复绿、湿地修复情况。华龙码头地处长江干流河滩,原名林角佬砂石码头,始建于2002年,占地50亩。华龙码头的整治始于2017年。这一年,华龙码头被列入长江经济带非法码头整治范围。在整治过程中,岳阳市拆除、清理码头内所有设施、设备,对土地进行生态修复,复绿面积达3.3万平方米。治理之前,华龙码头砂石年吞吐量达40多万吨,日夜作业、噪声隆隆,岸边砂砾成堆、尘土飞扬。

  经过整治,华龙码头现在绿草茵茵,水清岸绿,生机勃勃。因江豚频繁出现在这段江面上,君山区给华龙码头起了个美丽的新名字——江豚湾,并将其建设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采访组:石油化学工业产业是岳阳市第一主导产业。请谈谈岳阳市是如何破解“化工围江”困局、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共进的。李挚:为破解“化工围江”困局,岳阳坚持“生产”为“生态”让路,铁腕推进化工企业关搬转改。针对全市沿江一公里范围内的35家存量化工企业,岳阳坚持分类施策:对16家产品技术上的含金量相比来说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生产企业予以关闭退出;19家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好、产品技术上的含金量高的生产企业搬迁进入合规化工园区。此外,长江沿线新增化工企业一律向绿色化工高新区集中。作为破解“化工围江”的示范样本,有着31年发展历史的巴陵石化己内酰胺项目,从市中心城区整体搬入岳阳绿色化工高新区,项目总投资153亿元。项目产能由30万吨/年提升至60万吨/年,项目用地从4066亩缩减至2650亩,节约生产用水73%,COD排放降低67%,可拉动下游产业链产值1000亿元,有力推动岳阳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化工材料集聚地。岳阳一方面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一方面大力实施“腾笼换鸟”。支持企业向高端精细化工、新材料方向发展,推动迁建企业“进新园”“入新链”“获新生”。位于长江边的岳阳临湘工业园22家化工企业关停搬迁后,重新高标准规划建设了绿色精细化工产业园,承接退出搬迁的沿江化工企业,10个搬迁项目竣工投产后,年产值、年税收分别较搬迁之前增长128%、500%。

  在破解“化工围江”困局的同时,岳阳从始至终坚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共进,在破解“化工围江”的阵痛中迎来“绿色蝶变”。近年来,“1+3+X”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石油化学工业、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文体旅游等5条产业链年产值均突破千亿元。其中,石化产业拥有规模以上石化工业公司266家,总产值突破1700亿元,成为湖南省唯一过千亿的石化产业集群。

  采访组:2018年4月,习深入长江湖南岳阳段考察,勉励大家继续做好长江保护和修复工作,守护好一江碧水。6年来,岳阳市坚定不移“守护好一江碧水”,书写了一份怎样的答卷?李挚:为守护好一江碧水,岳阳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关停非法砂石码头155处,拆除和提质改造沿江码头泊位82个,完成长江岸线万亩,候鸟、江豚、麋鹿成为岳阳的城市名片。我们始终牢记习的殷殷嘱托,大力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使岳阳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景更美。通过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岳阳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由2018的89%提升到2023年的94%,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从82.2%上升至87.4%,PM2.5浓度下降20%。近年来,岳阳成功获评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首批水弹性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为筑牢生态保护屏障,先后出台《岳阳市城市规划区山体水体保护条例》《岳阳市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岳阳市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等一系列生态环保类地方性法规,成立湖南省第一个环洞庭湖环境资源法庭和东洞庭湖生态环境资源检察院。岳阳还积极引导市民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动“河小青”、民间河长、志愿者等参与生态保护,与常德、益阳、长沙望城区共同构建“一江一湖四脉两屏”洞庭湖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格局,与湖北咸宁、荆州等地联手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构建起共抓大保护的格局。通过统筹绿色转型与示范创建,岳阳“金山银山”的成色越来越足。通过推进产业体系、能源结构、运输结构优化调整,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制造业绿色转型、破局“化工围江”赋能绿色发展、推进绿色发展示范经验获全国推介。例如,平江建立湖南省首个县级GEP(ECO生产总值)核算制度体系,君山湿地碳汇开发变成全球首个达到国际标准的淡水湿地修复项目,湘阴、平江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如今,美好生态已成为岳阳人民触手可及的“幸福指数”,“一江碧水”成为岳阳高水平发展的“源头活水”。6年来,全市GDP由2018年的3411.01亿元增至2023年的4841.78亿元,“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正加速打通。

  采访组: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岳阳市还有哪些难啃的“硬骨头”?李挚:岳阳是北方地区大气污染物入湘的第一站,也是湖南水系入江的最后一道关口,处于“风口浪尖”之地,水环境质量与环境空气质量易受不利条件影响,中央和省级的各类环保督察涉岳问题还比较多。同时,岳阳绿色低碳转型步伐不快,产业体系偏化、能源结构偏煤、运输结构偏公的现状没有正真获得实质性改变,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在湖南省排名靠前。此外,生态治理能力亟待提高,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还不够到位,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多渠道资金扶持等财税制度建设与人民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

  采访组:下一步,岳阳市在推进长江大保护方面有哪些具体目标和有力举措?准备怎样攻坚克难?李挚: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聚焦美丽岳阳建设,不断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坚持问题导向,岳阳将从严从实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涉岳问题整改,把环境保护督察成果运用好、巩固好。举一反三,主动查找问题产生的根源,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完善举措、堵塞漏洞,确保各类环境问题整改销号、清仓见底。在生态修复方面,继续统筹治理与修复、岸上与岸下、城市与农村、一域与全域,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和长江“十年禁渔”,持续开展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攻坚,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一江一湖四水”系统联治,从而确保岳阳“气质”更优良、“水质”更清澈、“土质”更纯净。下一步,我们更注重将产业转型升级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严格实行负面清单限进、行政许可限排,做到既“抬高门槛”,又“压低天花板”,坚决剔除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经济“激素”,努力以环保、安全、品质衡量准则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生产生活的全过程、各方面,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在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的同时,岳阳将探索大江大湖和传统重化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新模式,打造“守护好一江碧水”实践基地和新时代红色地标。

  通过深化跨区域协同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岳阳将努力加快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

  “习对洞庭湖的生态保护情况很熟悉,提出的生态问题非常专业,很关心基层的生态保护工作”

  采访组:2018年,习来到岳阳市君山区华龙码头调研。你当时向介绍了相关情况,请你讲讲当时的情景。胡长清:那是2018年4月25日下午,习来到岳阳市君山华龙码头,察看非法砂石码头取缔及整治复绿、湿地修复情况。当时,我负责向介绍洞庭湖保护和治理的相关情况。在长江流域的所有湖泊中,洞庭湖保护区的面积是最大的,超过长江流域其他湖泊保护面积之和。可以说,湖南为长江大保护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和牺牲。在华龙码头,仔细看了两幅照片。前一幅污水横流,分辨不出哪儿是砂石、哪儿是江岸;后一幅,芦苇铺绿,水清河晏,江豚腾跃。若不是岸边一根桅杆,根本看不出是同一个地方。习走进江边的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站,工作人员想给看看保护区的麋鹿,只见一头壮硕的麋鹿正悠然吃草。听说一群候鸟没飞往北方,笑着说,它们恋恋不舍。我印象最深的是,习对洞庭湖的生态保护情况很熟悉,提出的生态问题非常专业,很关心基层的生态保护工作。

  习对长江生态保护很看重。说,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当务之急是刹住无序开发,限制排污总量,依法从严从快打击非法排污、非法采砂等破坏沿岸生态行为。绝不容许长江生态环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继续恶化下去,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

  采访组:在共抓长江大保护、开展有力生态修复之前,洞庭湖湿地遇到了怎样的问题?湖南在洞庭湖湿地保护修复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胡长清:洞庭湖湿地面积68.67万公顷,生态区位重要,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全球9条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之一,被誉为“长江之肾”。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首批认定的全球绿色保护地之一。洞庭湖区也是鱼米之乡,人口稠密。曾经,洞庭湖因无序采砂、非法砂石码头堆场建设、非法围垦填埋侵占,违规畜禽养殖、围网养殖投饵、投料、投药,污染企业直排污染,以及矮围建设水系阻隔等原因,导致湿地面积减少,景观破碎,系统受损,功能下降。2018年4月,习深入长江湖南岳阳段考察,勉励大家继续做好长江保护和修复工作,守护好一江碧水。湖南林业系统牢记的殷殷嘱托,强化洞庭湖湿地生态保护。近年来,湖南省先后出台《湖南省洞庭湖保护条例》《岳阳市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常德市西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保护条例》《湖南益阳南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修订《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目前,湖南省湖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一园一法”“一区一法”已基本建立。同时,湖南省对洞庭湖湿地实施分级保护。目前,洞庭湖共建立4处国际重要湿地(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南洞庭湖、毛里湖)、18处省级重要湿地、5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2处、省级3处)和21处省级以上的湿地公园。今年,新申报的两处国家重要湿地通过国家林草局现场审查。为抓好监管责任体系建设,湖南省将湿地资源保护管理情况等纳入省级林长制考核体系。湖区3市均独立设置了湿地保护管理科室,建立了市县两级洞庭湖保护工作协调联动工作机制。近年来,洞庭湖保护联合巡护执法体系日益健全,西洞庭湖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获中央深改办宣传推介。在强化监督管护方面,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绿盾”行动、“洞庭清波”、自然保护地全面监督等严厉打击破坏湿地的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在湿地修复方面,湖南省注重抓好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十四五”湿地保护修复专项规划》实施,积极争资引项,大力开展湿地保护修复。“十四五”以来,湖南累计投入省级以上资金7.57亿元,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70个,修复面积1.56万公顷,生态效益补偿面积8.36万公顷。

  目前,洞庭湖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逐步恢复,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2023年,洞庭湖越冬候鸟数量达38.18万只,创历史最高,白鹤、黑鹳、白鹳、中华秋沙鸭等一级保护鸟类数量显著增加;洞庭湖麋鹿增至289头,形成了国内最年轻、最具发展的潜在能力的稳定亚群。

  采访组:近年来,洞庭湖综合治理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你认为当前洞庭湖保护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湖南省林业部门是怎么样做出应对这些挑战的?

  胡长清:现在洞庭湖湿地生态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可以从“点”“线个层次来看。从点上来看,侵占破坏湿地现象任旧存在。部分地区盲目追求经济稳步的增长,没有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保护和发展的关系,随意侵占、破坏湿地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例如,将湿地变为耕地或城市用地,在湿地采砂挖砂,不仅破坏了湿地生态环境,也影响了野生动植物保护。从线上来看,稳定的植被群落结构带仍然不优。湿地植被具有随着高程自然演替的显著特点,从高向低依次形成森林沼泽、灌丛沼泽、挺水植被、沉水植被、浮叶植被的植被带。然而,洞庭湖主要优势湿地植物为芦苇(男荻)、苔草等,沉水植被不足,严重制约了越冬候鸟食源供给。从面上来看,湿地保护修复任务仍然艰巨。由于河流泥沙淤积造成水域空间大幅度减少,湿地洲滩化、碎片化趋势明显,水源涵养不足,湿地面积萎缩退化。同时,大型水利工程的实施影响自然水文过程,特别是洞庭湖枯水周期延长,旱涝急转,湿地ECO受损严重,急需开展深度生态修复。针对这样一些问题,湖南省委、省政府把洞庭湖综合治理摆在压倒性的突出位置,聚焦洞庭湖湿地洲滩化碎片化、水源涵养下降、湿地面积萎缩的问题,抓住湿地ECO整体性保护的根本,坚持山水林草湖沙系统治理,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关系,统筹推进“一湖四水”协同治理。截至目前,湖南完成退耕还林还湿面积3.85万亩,建设小微湿地保护与试点138处,构筑长江南岸湖南段生态涵养林163公里,退养畜禽养殖场361万平方米,清理河湖岸线万亩。

  采访组:你曾提出,要着眼长江经济带全局统筹推进洞庭湖流域治理。在你看来,洞庭湖生态改善对提升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有何重要意义?怎样进一步推进洞庭湖生态保护修复?胡长清:滔滔长江水,浩浩洞庭湖,二者唇齿相依。洞庭湖湿地因其较大的面积体量、独特的生态价值、丰富的物种资源,对长江经济带建设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修复洞庭湖湿地生态,本质上是在修复长江流域生态。在习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推进洞庭湖湿地生态修复,努力构建大保护格局,从源头上“守护好一江碧水”,需要坚持“四种思维”。一是坚持系统思维,全方位完善法规制度体系。洞庭湖的治理涉及方方面面,既涉及生态、林业,又涉及经济、生态、文化、交通、水利等。协调各方力量,需要坚持系统思维,全方位完善法规制度体系,从而防止合成谬误。在完善湿地保护法治体系方面,要巩固提升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一区一法”“一园一法”建设成果,加快出台“一条例、一办法、一规划”(《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湖南省湿地生态补偿办法》《“十五五”湖南省洞庭湖湿地保护专项规划》)。二是坚持底线思维,全范围开展依法整改整治。推进洞庭湖生态保护修复,要突出做好中央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洞庭清波”等披露问题整改,严厉打击破坏湿地违法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做好这些工作,除了指导基层配齐配强人员力量、强化基层赋权赋能外,还可借鉴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经验,逐步推广到东、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三是坚持科学思维,全流域实施湿地保护修复。湿地保护修复必须尊重科学和专业。例如,解决洞庭湖频频干旱见底的问题,就要留住水源,科学的处理方法是在湖中建库。洞庭湖湿地的保护和修复,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科学精准识别生态问题,有序实施湿地保护恢复各类项目,从而不断巩固、扩大湿地保护修复成果成效。同时,要坚持全流域提质湿地ECO,完善湿地分级体系,发布重要湿地名录。四是坚持精准思维,全体系抓好湿地科普宣教。湿地保护,离不开全社会的参与,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可借助世界湿地日、洞庭湖国际观鸟节等主题节日,依托林阁老宣教点、“守护好一江碧水”展陈馆、洞庭湖博物馆等平台,广泛开展湿地保护宣传,努力打造线下线上全矩阵、室内室外全场景、大屏小屏全覆盖的立体宣传体系。

  原标题:《习与美丽中国建设丨“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湖南省干部群众访谈录》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