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12日,崇明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全市首个市区两级共建的生态环境联合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这一实验室由上海市环境科学院和上海市崇明区生态环境局共同打造,标志着崇明在生态环境监视测定领域的能力和标准持续向高水平迈进。这不仅是崇明生态建设的一大步,更是整个上海市生态环境治理的新里程碑。
在联合实验室的走进,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先进的仪器设施,它们各司其职,有序地排列着。工作人员们正忙于进行水质总氮样品的取样、稀释、消解和比色分析,操控这些仪器的专业水平令人印象非常深刻。实验室配备了原子吸收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液相色谱仪及气相色谱仪等多种高精度环境监视测定设备,能快速高效地检测水质、土壤和空气中的重金属、挥发性及半挥发性有机物、农药类等多项环境监视测定指标,为科学治理环境污染提供较为可靠依据。
气相色谱仪区的监测站工作人员朱英楠表示:“架子上的应急处理仪器,例如大气气体检测仪和水质检测仪,是我们日常监测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不可或缺的工具。”这显示出联合实验室在应急处理、环境监视测定和数据支持等方面的重要角色。
据了解,联合实验室的总面积达到约4000平方米,拥有标准化实验室30余间,包括金属检测实验室、应急监测仪器间、样品交接间以及比色间等多个功能区。此外,这里还设有生物预处理室、生物培养室和生物毒性实验室,智能化检测设备达到400余套,涵盖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土壤和沉积物、固态废料、噪声和振动、油气回收及电磁辐射等九大类,拥有130个方法和261项参数的分析检测能力。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研究所副所长吴建强指出,崇明地区的ECO独特,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同时,崇明还拥有两个国际重要湿地和两个全市重要的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地,是全球重要的生态滨海区。因此,生态环境联合实验室的建立对崇明而言意义重大,不仅能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支持,也对提升生态保护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联合实验室的成立,上海市环境科学院与崇明区生态环境局将共同建立专业实验室和生态智慧观测网络,以拓展双方在生态系统、物种与基因等各个层面的科研及监测能力。此外,双方还计划扩大土壤和地下水监测项目的扩展,开展重点区域的日常监测及监管保障,力求实现对崇明各类湿地的全面监测,确保环境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在未来的工作中,联合实验室还将加大对湿地生态环境的监测力度,力争实现“水质指纹”及环境DNA监测等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建设,进一步推进科研和监测实效,为崇明的生态环境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数据支持。
崇明的未来,依托这座生态环境联合实验室,必将在生态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书写崭新的篇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